多克隆抗体制备直接来源于免疫动物的血清,通过简单的血液采集即可获得大量样本,便于后续的储存和使用。此外,血清中的抗体稳定性较好,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生物活性,减少了反复制备的需求。
多克隆抗体制备是一个涉及多个精细步骤的过程:
1.抗原的选择和制备
-确定目标抗原:根据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抗原,如纯化蛋白、肽段、重组抗原或细胞提取物等。确保抗原具有足够的免疫原性,能够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。
-提高纯度处理:对于蛋白质抗原,需保证其纯度在90以上,通常通过SDS-PAGE检测;多肽抗原则因自身免疫原性较弱,常需与载体蛋白(如KLH、BSA、OVA)连接以增强效果。
2.动物免疫
-选择实验动物:常用的有小鼠、大鼠、兔子、山羊等,具体选择依据实验目的和所需抗体量而定。
-初次免疫注射:将处理好的抗原与佐剂(如Freund’s Adjuvant)混合后注入动物体内,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抗原的反应。
-加强免疫:在初次免疫后的一段时间内(通常间隔2-4周),进行多次加强免疫,此时可使用不含佐剂的抗原,以进一步提升免疫应答的强度和特异性。
3.采血和血清分离
-定期采血检测:在免疫过程中定期从动物身上采集血液样本,用于监测抗体的产生情况。
-分离血清:将采集到的血液进行离心等操作,分离出血清部分,其中含有所需的多克隆抗体。
4.抗体效价和特异性测定
-效价测定:采用ELISA或其他适当的方法测定血清中抗体的效价,即抗体与抗原结合的能力。这有助于评估免疫效果并确定采血时间。
-特异性验证:通过Western blot、免疫组化等技术验证抗体是否仅与目标抗原特异性结合,排除非特异性交叉反应的可能性。
5.纯化与浓缩
-去除杂质:利用层析技术(如亲和层析)对血清中的抗体进行纯化,去除其中的杂蛋白和其他无关成分。
-浓缩处理:根据需要对纯化后的抗体进行浓缩,以提高其浓度和使用效率。